2017年印刷業將繼續新常態下的探索
與時俱進、順勢發展是企業盈利的前提,認真分析印刷業2017年的發展態勢,對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至關重要。
繼續經濟新常態下的探索或許依然會是這一年印刷企業的工作主流,因為唯有找到與企業條件相匹配的市場定位與商業模式才有可能步入良性循環。
經過多年的摸索,部分企業已經明確了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比如資本實力相對雄厚的印刷板塊上市公司大都有了自身的發展計劃,但對于絕大多數印刷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印刷企業而言,這項工作依然還在進行時,處于猶豫觀望狀態。在對宏觀形勢有了相對清醒的認識以后,在榜樣力量的鼓舞下,2017年這項工作的成果必定會更顯豐碩。
經濟低迷的狀況難有變化
記得還在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副院長在《全球智庫經濟觀察2013》的撰文中引用美國耶魯大學斯蒂芬·羅斯教授的話說:“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將長期進入一個下行階段”,“2008年至2025年,很可能人類會經歷一個極長、將近二十年的下行期”。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段話的接受程度也變得趨高,這個世界因為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普及應用,讓原有的比如經濟危機八年一個周期的規律顯得不靈,全球性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
對于全球經濟,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也有那么兩句話:“世界經濟復蘇不如預期”;“不能離開世界經濟環境談本國發展”。有鑒于此,我們顯然不能對宏觀經濟復蘇的期待過高,認為“2017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或進入零時代”的分析已經見諸報端。因此,“依然處于艱難徘徊中”將會是2017年全球經濟的基本狀況,那作為現代服務業一部分、已經發展到以為產品提供內外包裝服務為主體的印刷業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調整、創新將是2017年印刷企業工作的主旋律。
至于內容印刷就更難期待有所突破,或許報紙的發行量并未在2016年見底,下滑還將處于進行時,因為這不是新聞工作者努力與否的問題,而是互聯網的普及導致整個市場在變,閱讀習慣在變,特別是在2015年已經支撐起國內45%消費市場的年青人他們更是走在這場變革的最前列。
有人用數據證明圖書印刷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但關鍵在于如何提升圖書質量,讓讀者樂意購買、熱愛閱讀。就整體而言,2017年的圖書印刷可能也就是延續上一年度的狀況,難言大步向前。
有一則刊登于2016年11月14日《工人日報》的文章引用中國版本圖書館公布的數據指出:“2013年至2016年8月數據統計顯示,文學、哲學、軍事、歷史、古漢語啟蒙、生物、林業類圖書都有重復出版現象,文學類圖書重復出版數量最多,占到80.4%。而且重復出版圖書數量在不斷增長。”文章進一步引用媒體資料指出:“今年(2016年)1月至9月在售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種,《紅樓夢》有1600多種,《三國演義》有1300多種,《西游記》有1600多種。”事實上,為出版社看好的兒童圖書的出版上情況也類似,這樣的出版現狀理所當然地導致一邊是圖書的品種數上升,但另一邊則是圖書的庫存積壓現象日益嚴重。坦率地說,這種局面并非在2017年就能得到根本改變。
結論:2017年全球性經濟低迷的狀況難有改變,企業領導與其對經濟復蘇抱有太多的期待還不如把應對困難的思想準備做得更充分些。
繼續探索前行成為新常態
既然經濟低速增長已經成了新常態,既然印刷企業的轉型工作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都還處于艱難的探索中,那以行業內已經成功完成轉型升級的樣板企業為榜樣,繼續已經開始的轉型升級探索之路就成為大多數企業2017年要做的重要工作。
轉型升級絕不是丟棄我們已經熟悉的傳統生產方式,需要的是突破傳統、突破邊界,去做更多這個行業可以左右又有能力去做的事;是轉變經營理念,由歷史上的被動等客上門為主動地為客戶提供需要的幫助,成為幫助客戶成長的左膀右臂;是堅持差異化經營,深耕自身企業擅長的某一點,做成這一方面的專家、名家,伴隨著客戶的成長共同成長;是利用數字技術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業務拓展、服務客戶提供幫助,切實在提升效力上下功夫;是朝著已經確定的印刷業“十三五”的“四化”(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作努力;……。
結論:屈子有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社會離不開印刷,但印刷需要與時俱進,新時期印刷業的發展需要我們鍥而不舍地繼續探索,一條寬廣的新路只能在印刷人自己的腳下。
十八世紀的德國詩人席勒曾說:“美好而長青的昨天,永遠是過去,也永遠會再來。”已有千年歷史的印刷有著“美好而常青的昨天”,也一定依然會有美好的明天,但這只屬于努力去爭取的企業與行業同仁。